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1的文章

胎兒心臟疾病 - 動脈導管之異常

圖片
<讀前警告> 這是學術篇,給專業人士們參考用的唷~ 😂 胎兒循環和出生之後新生兒的心臟循環系統不一樣。 簡單來說~ 出生前 胎兒們 不用自行呼吸,主要透過胎盤和母體血液進行氧氣和養分的交 換,充氧血再來到肝臟和胎兒下腔靜脈的減氧血進行混合。 出生後 我們則是用 「肺部」來進行充氧血和減氧血在肺部的氣體交換 ,再也不能依賴媽媽的胎盤了。 胎兒循環示意圖。 紅色是充氧血,藍色是減氧血(氧氣濃度最低),紫色的氧氣濃度則是混合介於紅與藍之間。 關於動脈導管 動脈導管(Ductus arteriosus)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 肺部的循環阻力較大,因此大部分血液會經由 肺動脈 -> 動脈導管 -> 降主動脈 -> 再流至全身 。 原則上是 一條筆直的血管,但是後來發現,動脈導管有可能在週數較大的時期變得曲折 。 3VV和3VT的正常樣貌。右圖可清楚看到DA的部分。                                                        只是這個「曲折」到底算不算正常?  學者Benson指出, 動脈導管隨著週數越大,有可能彎曲的程度越高 (大於38週的胎兒有56% DA是彎曲的),且有可能隨著胎兒呼吸變得更加明顯。 曲折的DA常在大週數發現。 要怎麼判斷比較準確?  建議是以 3VT view 所追蹤到的DA為準。如果可以 追蹤到和Ao交界的地方、和氣管相對位置、還有套上血流看方向 ,應該可以比較容易做鑑別診斷。 追蹤DA和Ao相對的位置和連接處。 因此, 雖然有些曲折的動脈導管是正常變異,仍有一些是屬於異常的動脈導管結構,必須要仔細地排除喔! 1. 動脈導管血管瘤 Ductus arteriosus aneurysm (DAA) 很少見。和其他血管瘤的成因類似,主要是血管壁變薄,造成血管往外膨出。 通常是 第三孕期 才發生(發生率約1.5~2%,有統計說新生兒的發生率有高到6~8%),從降主動脈交界處往肺動脈處進展。 雖然說通常是單獨事件,但Dyamenahalli的研究統計發現有部分仍有染色體異常 (唐氏症、巴陶氏症等) ,和結締組織異常疾病也有相關 (Marfan、Ehler-Danlos、Larson syndrome) 。 圖中箭頭DAA指的地方就是血管瘤。 #診斷條件:  (1) DA往Ao處

自然產? 剖腹產? 該怎麼選擇呢 (下)

圖片
很多人害怕吃全餐,所以一開始就有想剖腹生產的念頭。 畢竟產程這件事誰也說不準,雖然有很多客觀因子可以參考,像是骨盆腔攝影 ( 判斷胎頭和骨盆腔相對寬度 ) 、子宮頸軟化度 ( 現在有超音波技術可以偵測子宮頸軟化的程度,來判斷是否比較容易進展 ) ,但仍然是不夠的。到底有甚麼可以幫助預測產程的進展,來減少不必要的催生,這也是近年產科研究發展的走向之一。 剖腹產確實可以減少產婦對於自然產 「高 度不確定性 」 的焦慮。但是剖腹產連帶的一些問題大家還是要先考慮清楚再做決定。 剖腹產的優點 1. 降低生產風險 隨著醫療進步,剖腹產自約 1960 年代興起,大幅降低了以往生產所造成的意外,像是 雙 ( 多 ) 胞胎懷孕、胎位不正或是前置胎盤等等屬於高風險的生產 ,在古時候沒有辦法做產前診斷,通常都是到了生產的時候才遇到大出血或難產等情形。這些在現今都可以用剖腹產作為替代方案,降低生產的風險。 2. 減少突發狀況 如果在預定的時間接受剖腹產,醫師較可以掌握生產時候的突發狀況。像我們很常遇到 胎兒異常 ( 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橫膈膜疝氣、胎兒水腫等 ) 、或是高危險妊娠(如前置胎盤、植入性胎盤等)的剖腹產需要多科團隊合作照護 ,這時候我們就會提早通知小兒科、麻醉科、外科醫師等,聯絡好一個大家都可以的時間點來做生產。另外 本身患有內外科疾病的產婦 ,也可以在生產之前提早準備,以應付突發狀況和降低不良的預後。 遇到嚴重先天胎兒異常,就是這麼大陣仗對待。 剖腹產的缺點 1. 傷口癒合較久 雖然可以避免自然產經歷的產痛,但是手術之後的傷口疼痛卻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完全復原,體力恢復也較慢。 傷口照護的部分雖然最外層皮膚在外觀上約一個星期可以密合,但是裡面的筋膜層和肌肉等癒合時間則需要幾週、甚至幾個月才能夠恢復。且每個人恢復的情形真的迥異,有的人當天稍晚就可下床活動,有的人要臥床兩三天才能勉強行走。 2. 沾黏的風險 除非孕婦體質特殊或是上胎緊急剖腹產,不然我們目前開到第二胎以上的剖腹產,腹腔內沾黏的機率其實很低。 但是,大家要知道 只要是手術都會有沾黏的風險,這和本身體質也有相關 。 如果曾經 接受過其他腹腔手術、曾經患有腹膜炎、或是本身為子宮內膜異位症 ( 巧克力囊腫、子宮肌腺症 ) 等沾黏的機會就更高 ,而沾黏所造成日後腸蠕動不順或疼痛更是

自然產? 剖腹產? 該怎麼選擇呢 (上)

圖片
前言 雖然媽媽教室講到要爛掉,但是還是想好好跟大家講一下這題... 而且,就算你在產前想破頭衡量半天無法決定,最後,反而是你的寶寶幫你做了選擇... --- 關於生產方式,長久以來一直有許多迷思影響著我們... 自然產後比較容易漏尿? 性生活也會受影響? 長期的腰酸背痛都是因為年輕時後打了無痛或是剖腹產的關係? 至於到底自然產還是剖腹產比較好,對於婦產科醫師們來說,很難有這種非黑即白的判定,比較恰當的說法應該 是哪種生產方式比較適合各位準媽媽 。 生產方式百百種,自然產除了既定印象中在產檯上的那種方式之外,還有許多不同體位的生產,甚至水中生產等等。 之所以會發展這麼多種生產方式,除了受各國的風俗民情影響,也和每個地域的醫療生態相關。在地廣人稀的區域或是醫療院所較少的地方,助產士仍然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居家生產也佔很大一部份。 最重要的!! 每種生產方式都會有它的優缺點,如果心中已經有些特殊想法的準媽媽們,建議在生產前要跟自己的婦產科醫師做好良好的溝通,看看自己適合哪種生產方式,才有辦法做好萬全的準備,避免一些少見但不幸的併發症 。 最近有許多關於助產士的影集,想追都追不完...   關於自然產 自然產即所謂的陰道分娩,自古以來人類延續生命大多數的生產都是以自然產為主,目前如果寶寶沒有胎位不正的問題,也都以自然產作為優先考量。 相較於剖腹產, 自然產的產後感染率、泌尿道感染率較低,傷口復原較快、住院時間短,自然產過程中經過產道的擠壓對於寶寶的肺部發育也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由於母親恢復快,可以儘早哺餵母乳,早點與寶寶接觸,增加親子關係。 不過 自然產無法控制生產時間和產程的長短 ,每個產婦的子宮收縮狀況、子宮頸開的速度、寶寶的大小和母親骨盆腔的大小都不同,這些都會影響到每個人的產程快慢。 如果真的有產程較慢的情形,也有多種藥物可以幫助子宮頸軟化以及子宮收縮來加速;在內診的時候也可以判斷子宮頸與胎頭下降的情形,若真的不理想則可以提早轉為剖腹產,避免媽媽們最害怕的吃全餐(即經歷自然產的陣痛和剖腹產)。 另外媽媽們會想要選擇剖腹產而非自然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電視劇上看到鬼哭神號的陣痛... 自然產所要經歷的陣痛是旁人無法想像的。因此要介紹給大家一個好東西! 關於減痛分娩 拜醫療進步所賜,現在有減痛分娩可以選擇 (減痛真是這世紀最偉大的發明!!!需要被授予

胎兒超音波 - 肺部疾病總整理

圖片
先天性構造異常 從關乎著我們出生後的重要器官之一  肺臟 先來說起 寶寶出生後要先能呼吸才是重點阿!!! (當然心臟也是特別重要,但是先天性心臟病實在是太多太多太多了......) 寶寶的肺成熟與否超音波能診斷嗎? 大家比較常聽到的說法是,過了34週之後,胎兒的肺臟相對成熟 ,就算早產,也比二十幾周的寶寶好很多。 因此有很多安胎的媽媽在照超音波時會問: 醫師,那肺部成熟了嗎? 看得出來嗎? 很抱歉,沒有辦法。 超音波有個限制, 能看各個器官的構造外觀異常,但是肺臟成熟與否,呼吸功能如何,沒有辦法產期判斷 。 那...肺在超音波下看得到嗎? 又要看甚麼勒? 肺部在超音波底下,應該要在胸腔裡,且看起來是均勻的偏灰色,旁邊緊鄰著一個很重要的器官也就是心臟。 通常超音波會focus在心臟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針對肺臟通常瞄一眼就過去了。 但是肺臟偶爾也是會出現問題的! 以下為常見的肺部病灶: 1. 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 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 #CPAM),以前叫做先天性囊腫性腺瘤樣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 #CCAM)。 產前最常見的肺部異常之一,占了先天性肺部病灶的1/4。 肺部正常組織被或大或小的泡泡所取代,有可能導致肺部發育受限,或是容易發炎感染,出生後需手術治療。 比較常見的三類: (Stocker classification) (1) Type 1: (大泡) 最常見,超音波底下會有明顯的大泡泡,2-10公分都有。 (2) Type 2: (中泡) 第二常見,較小的泡泡,大部分都小於兩公分。這種type有可能合併游離肺。 (3) Type 3: (迷你泡) 非常小,<5mm的泡泡們組成,超音波底下看起來反而是整塊很亮偏白的病灶。 在產前的追蹤來說,我們會量測病灶的大小,並和頭圍相比得到一個數值(CVR),再藉由CVR的大小來決定之後追蹤的密集程度。 *長大速度到30週左右漸緩,通常不會再更大了 。(會縮小的比例大概20%) *通常有很大一顆泡泡的病灶會容易發生胎兒水腫 ,要特別小心。 *預後跟病灶的大小比較相關 ,分類其次。 CPAM各種類整理的表格與圖示 2. 游離肺 Pulmonary sequestr

談高層次超音波

圖片
關於高層次超音波的迷思大概值得花喝一杯珍珠奶茶的時間好好看一下 到底為什麼要挖洞給自己現在後悔當中...... 高層次超音波包含了甚麼項目 這大哉問!!! 根據前一篇的整理圖表,列出國際間各大組織認為有需要看到的項目。仔細看也可發現各組織間認為一定要看的項目還是有點差異;但是簡而言之, 如果"大家"都認為要看的器官一定是很重要的不能漏掉 !! 高層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 檢查出重大先天異常,嚴重者是會影響到胎兒生命,出生需要開刀追蹤,或是跟染色體異常有相關者 。 不過隨著儀器進步,超音波看得越來越清楚,可以在產前檢查出的異常也越來越多。 但接著就會遇到更多的問題.... 單純的唇裂單純的多趾等,沒有牽扯到染色體異常但是純粹的外觀異常,然後呢?  這題沒有正確答案,老實說因為到時候要面對小孩一輩子的不是檢查的醫師而是父母。我們只能盡量客觀的提供胎兒的完整資料和專業的諮詢。 腳趾手指可看清楚嗎?  依照目前的超音波技術,是可以的。 手指的併指比腳趾的容易判斷 ,因為手通常會有張開的動作,腳趾並不會明顯的伸張;再來我們自已的腳指頭本來就很短了,更何況是要看五個月大小胎兒的腳趾有沒有黏在一起? 因此大家很關心的 手指腳趾可以檢查,但是仍然會有些侷限 。 耳朵可看嗎? 這項檢查項目並沒有被三大組織列入"必看項目",不過小耳症是可以在產前看出來的。 超音波主要可以看外耳的構造,耳廓的大小型態,並不能判斷聽力是否會受到影響。 可以看到臉嗎?? 這也是大家最關心的一點。很多人都以為高層次就是會有寶寶土黃色或粉紅色臉的檢查,其實那只是3D/4D超音波。 高層次指的是前篇所述詳細的器官內臟檢查,並非看寶寶長相喔! 我們這時候比較在意的,反而是寶寶的側臉輪廓,因為有些顏面異常(例如額頭凸,下巴後縮等)會牽扯到特定基因異常,甚至是會影響發育的 。 甚麼週數做高層次超音波比較好 通常20-24週 ,主要在這區間寶寶的骨頭鈣化程度,不會影響到顱內或是胸腔內重要器官的判斷,也就是說可以比較清楚的看到腦和心臟。 週數越大,鈣化程度越完全,骨頭造成的陰影越多,反而心臟結構看不清楚;因此並不是像大家想像的週數越大,寶寶越大看得越清楚。 反之如果週數太小,心臟相對較小,細部血管連接及構造就沒有那麼清楚了。 以上 #高層次照多久喝一杯的時間夠嗎 #檢查室禁止飲食為了效

子宮傷口長好了沒? 超音波看得出來嗎?

以前有一種說法,一朝剖腹產,終身剖腹產。 雖然這觀念已漸漸被推翻,有不少人開始嘗試剖腹產後的陰道生產,即 VBAC (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或是TOLAC (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 但以前的人們到底在擔心甚麼呢?  主要就是怕子宮破裂 不論是切除子宮肌瘤或是剖腹產,子宮都會有個傷口。之後因為疤痕組織的關係,彈性較差,在子宮收縮的時候比沒有傷口的子宮容易有破裂的風險。 既然如此, 超音波能看得出來子宮的疤痕到底長好了沒??? 很遺憾的,無法很好的判斷癒合程度。 關於子宮疤痕 開過剖腹產的人,在日後超音波追蹤下有時候可以看到子宮下段有明顯凹陷的疤痕。 但並不是看到疤痕,就表示傷口還沒癒合! 通常子宮下段的延展性較佳,如果是傳統低位橫切的子宮傷口,破裂的機率相對較低。 如果前胎子宮破裂... 一位曾經接受過子宮肌瘤切除手術,上一胎經歷子宮破裂的人又懷孕了。 這一胎從很小週數就密集的幫她追蹤子宮壁的厚度,子宮壁在先前破裂處一直都看起來很薄(大約0.3公分),只好硬著頭皮撐到過了34週,胎兒相對成熟的時間點,趕快排了時間幫她開刀生了一名健康的寶寶。 根據文獻,前胎子宮破裂的孕婦,這胎適合剖腹產的時間大約為34週,最好不要超過36週。 厚薄程度有差嗎? 研究發現子宮越薄跟破裂的機率有相關。 至於是多薄? 研究發現小於2~3.5mm都算薄,相對的風險也比較大 。 但是是否小於這個厚度就一定沒辦法試自然產? 或是只要看到子宮肌肉層剩下這個厚度就要趕快開刀? 事實上也不然。 只是我們必須和醫師討論清楚有可能會遇到的狀況以及必須承擔的風險,再折衷討論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且安全的決策! 在此呼籲有接受過子宮手術的大家, 生產與手術(或是兩次剖腹產)的時間不要間隔太近,相對來說也比較安全! #子宮破裂 #前胎剖腹 #子宮疤痕懷孕 #早期植入性胎盤 #剖腹產適應症

中期胎兒異常篩檢 - 和高層次有啥不同?

圖片
胎兒異常篩檢是甚麼? 高層次超音波又是甚麼? 這兩個一樣嗎? 健保超音波和高層次超音波有甚麼差別? 有規定的檢查項目嗎? 講到20-24周的超音波,大家心中就會浮現上面這些問題 大概只有台灣有健保,有一次免費的超音波 ,所以才會有所謂「胎兒異常篩檢超音波」和「自費高層次超音波」的區隔吧.... 不然以國外來說,超音波都是自費的呀~~~ 就醫學上而言,所有產婦在20-24周應該接受一次超音波的檢查 ,而此時的檢查主要是看有無重大胎兒異常,是否需要進一步做染色體檢驗,或是其他處理介入的。 以台灣為例,我們其實都會建議做自費高層次超音波;如果孕婦們不想花錢做自費項目,大部分人還是會在這時期排一個健保超音波來做篩檢。 健保超音波和自費超音波差在哪? 機器與操作人員。 其實說穿了,套一句學長的話, 差異最大其實是在人 。 高層次檢查除了是自費以外,檢查人員也是都經過專業訓練,身負重任,因為這項檢查關乎了一個新生命的健康! 大家都是戰戰兢兢的仔細面對,不敢馬虎。 (專業超音波的訓練又是一條漫長的路和故事了....) 再來, 每間醫療院所雖然有些微差異,但是對於高層次超音波一些"必照"的項目,都會堅持的一定要拍到最好! 至於是那些項目? 下面先談基本盤~ 檢查細項到底包含哪些??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國際婦產科超音波學會(ISUOG)、英國胎兒醫學基金會(FMF) 三大組織針對應該要有的檢查細項整理如下表。 每個學會對於必要檢查項目仍有些微差異。 不過就我們看來,這些算是minimal requirement,屬於"至少"要看到這些的項目~ 至於其他有哪些項目是高層次超音波還會檢查的? 還有那些高層次迷思?  之後還會有文章專門討論唷!

植入性胎盤診斷 - 增訂版

圖片
之前有一篇提到了植入性胎盤的產前超音波診斷。 打鐵要趁熱,趁著老師發表在婦產科頂尖期刊的當下,跟大家做一些補充說明 這次的重點就是" Rail sign"和疾病嚴重程度 的關聯 何謂Rail sign? 在做超音波的時候,除了 胎盤下方和子宮膀胱交界會有眾多的血管(Subplacental/uterovesical hypervascularity) ,還會有 穿到膀胱附近,像是連結胎盤底部和膀胱的血管(bridging vessel) 。 另外植入性胎盤也會造成 膀胱黏膜層表面有許多新生血管(Neovascularization) ,通常是低流速或是中低流速。 套上血流以後,看起來就有點類似軌道的樣子,兩條平行的分別是胎盤下方/子宮膀胱交界的血管,還有膀胱表面新生血管;連接兩條平行線的就是所謂的bridging vessel。                     畫了很醜的圖,讓大家可以比較具體的知道這段到底在講啥外星語 這是先前從未發現過的一個超音波特徵。 Rail sign + 代表的意義? 藉由發現超音波出現Rail sign,去分析生產時植入性胎盤的嚴重程度/深度以及各種併發症。 發現Rail sign (+)的族群,是比較嚴重的! 是屬於胎盤侵犯的深度較深的那種 (Placenta increta/percreta)。 手術方式較困難、需要輸血、需要其他科別幫助(像是心臟內科幫忙放主動脈氣球來減少止血、影像科血管栓塞等),需要子宮切除和膀胱侵犯的比率也較高。 臨床意義在哪? 由於Rail sign和嚴重程度有一定的相關,我們可以藉此來做好萬全的術前準備,或是不會過度浪費醫療資源的每次都重裝備上陣,病人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治療。 (畢竟全副武裝的基本配備是: 麻醉科、心臟內科、放射科、泌尿科、小兒科、加護病房,敝科還有堅強的血庫...) 給超音波執行者的小提醒 降低color balance,可讓減少血流的干擾,不會所有血流都糊成一片,根本看不到所謂的軌道在哪~ (如下圖) 原文請參照: The “rail sign”: An ultrasound finding in 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indicating deep villous invasion and adverse outcomes

淺談植入性胎盤的超音波診斷

圖片
為何說淺談呢?因為這實在是個博大精深的議題,三天三夜說不完。。。 就這幾年學習的經驗,整理一下跟大家分享 #植入性胎盤從超音波能不能診斷 可以,但是有其限制! 常見的/最常在產前被診斷的植入性胎盤通常都是有合併前置胎盤的狀況 。 為什麼? 主要是因為可以清楚地透過膀胱來判斷侵犯的深度。 從解剖位置來看,子宮下段和肚皮之間隔著膀胱,因此透過漲尿的膀胱,胎盤/子宮/膀胱交界面可以清楚地被看到。 相對的,如果是位在其他地方的胎盤,子宮外面就是腹腔內的腸子,沒辦法做很好的區隔;可想而知,位在後壁的胎盤,還會被寶寶擋著,是否有植入性胎盤就更難判斷了! #我沒有前置胎盤是不是就不可能有植入性胎盤 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大家也先不用緊張! 絕大部分的植入性胎盤孕婦,先前都有過子宮的手術( 包含子宮內膜擴刮手術、子宮鏡手術、子宮肌瘤切除術、子宮腺肌症切除術,剖腹產之類 ),子宮內膜的表面有疤痕,所以比較容易被侵犯。 因此當你有過這些手術相關病史,就需要注意並且告知產檢醫師 。 另外比較特別的是, 子宮下段、子宮角還有子宮肌瘤下的肌肉層比較容易被侵襲 ,這些是有可能超音波沒辦法很清楚判斷的地方。 #超音波下有哪些特徵 植入性胎盤用白話來說,就是胎盤把子宮肌肉吃掉了! 最嚴重的是會吃穿子宮往旁邊鄰近的器官進攻。 所以在超音波下有些特徵可以給我們參考 1. 多發性不規則的血管腔隙/窟窿 (abnormal placental lacunae) 這是最容易發現植入性胎盤的特色。 一般的胎盤是均勻的灰色,當2D超音波胎盤上出現許多黑色的坑疤,這時候就要特別注意了! 另外如果套上血流,發現lacunae附近有血管支配,也要特別小心!                                                   很多黑色的窟窿,跟正常胎盤是比較均勻的淺灰色不同 2. 胎盤底部新生血管多 (subplacental hypervascularity) 本來在胎盤和子宮肌肉交界處就會有血管,但是當血管過度增生,再加上血流速度很高(尖峰期收縮流速<PSV>大於15),就要嚴重懷疑是否有植入性胎盤!                                                                       胎盤底部有很多高流速的血管 3. 胎

我的寶寶比較小該怎麼辦?? 談胎兒生長遲滯

圖片
主題是: 胎兒生長遲滯 以前媽媽時代的孕婦總是要胖個20公斤起跳,生三千多克的寶寶才好像是一般正常族群。 不過現在的觀念漸漸再改變,孕婦體重控制越來越多人提倡,寶寶的大小也似乎不再是越大越好。 我自己是159公分,因為怕不好生 (還有身材走樣...) ,第一胎懷孕的時候非常控制體重,盡量讓寶寶比平均小個一兩週左右,兒子出生時也兩千八百多克,覺得剛剛好~ (自己說...>.<) 但是, 當寶寶異常小隻的時候,我們就要注意是不是有其他的問題? 或是寶寶在發出警訊跟我們求救? 胎兒生長遲滯(fetal growth restriction)除了胎兒本身比較小以外,還合併了其他超音波或是檢查的異常,像是胎動變少、羊水變少、血流阻力異常等 ,可以藉由很多工具如 :BPP(biophysical profile)、胎心音監測、超音波血流都卜勒來監測。 #胎兒小的原因? 長不大有很多原因,需要一一排除。 1. 染色體異常:  看發現的週數再決定要藉由哪種方式檢查(羊膜穿刺、臍帶血等),常見trisomy 2. 先天性感染:  巨細胞病毒、梅毒等 3. 先天性胎兒異常:  要排除其他器官結構等異常 #胎兒生長遲滯的原因?? 排除上述原因,寶寶長不大要想到可能是 母體本身的原因 或是 胎盤/臍帶 所造成。 前陣子就有個案例,到足月還是只有一千多克的寶寶,做了所有檢查都正常,最後出生的時候發現臍帶超~~~~細! 這時候就瞬間答案揭曉了! 1. 母體的原因: 高血壓、嚴重糖尿病、抽菸、自體免疫疾病、子宮結構異常(肌腺症或是巨大肌瘤)等 2. 胎盤/臍帶的原因: 雙胞胎、胎盤異常、臍帶過細、臍帶連接胎盤的位置異常等                       不同臍帶連接到胎盤的位置。邊緣性的臍帶連接也有可能引起胎兒生長受影響 #可以做哪些檢查? 1. 量測寶寶大小: 這是最基本的,頭圍、腹圍、腿骨長度,要確認寶寶是全部都很小? 還是只有肚子小或是腿短? 如果單純腿短,建議把所有長骨都量一量,並且要排除是否為侏儒症等長骨發育不全的疾病。 另外也要看寶寶生長的速度曲線 。畢竟超音波都會有誤差,每個禮拜量測通常差異不大,甚至有時候還會縮水。這時候就要看"大方向",如果是逐漸在往上成長的,就比較不用那麼擔心。 2. 量測羊水量: 很多生長遲滯的案例都會合併羊

雙胞胎輸血症候群 TTTS

圖片
門診又遇到一個自然受孕的雙胞胎,追蹤到第一孕期末端確認是共用胎盤的雙胞胎(MCDA twin)。 因此安排了比較密集的產檢,寶寶們的大小雖然沒有差異太大,不過到了二十週時,發現羊水量開始有明顯的差異。 --- 先來跟大家解說一下,雙胞胎分成以下幾種:  1. 雙絨毛膜雙羊膜型 (dichorionic diamniotic, DCDA) 分開兩個胎盤,各自供應各自的寶寶;代表兩個寶寶分別住在兩棟房子內。 2. 單絨毛膜雙羊膜型 (monochorionic diamniotic, MCDA)  簡單來說是共用胎盤,但是分開的羊水囊;兩個寶寶住在同一棟房子,但分別住在兩個房間內。 3. 單絨毛膜單羊膜型 (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 MCMA)  共用同一個胎盤,而且共用羊水囊;代表兩個寶寶不但住在同一棟房子,還住在同一個房間內。 --- 一般來說, DCDA的風險屬於雙胞胎中最低的,共用胎盤的雙胞胎風險都比較高 。 常見的併發症可能會有: 1. 雙胞胎輸血症候群 (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 TTTS) 2. 雙胞胎貧血-紅血球增生症 (twin anemia-polycythemia sequence, TAPS) 3. 雙胞胎逆轉動脈灌流 (twin reversed arterial perfusion sequence, TRAP),也叫做無心畸型雙胞胎 (acardiac twin) 4. 選擇性胎兒生長遲滯 (selective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看起來這麼多這麼複雜,第二項和第三項其實都和第一項 TTTS 有關聯,也有可能互為因果,或是嚴重程度的不同。 因此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TTTS是甚麼。 --- 會造成TTTS的原因,就是兩隻寶寶在胎盤上有不同的血管交通所導致。 這種血管交通分成: 動脈到靜脈(arterio-venous, AV)、動脈到動脈(arterioarterial, AA)、或是靜脈到靜脈(veno-venous, VV) 。 當 血流交通分配不平均,都從其中一個胎兒(donor)移到另一隻胎兒(recipient)身上時,就會發生嚴重不平均的情形 。 (一大一小,一隻羊水過多一隻羊水過少,一隻貧血一隻血球過多) 在超音波上有

懷孕可以做陰道超音波嗎?

圖片
先前有提到陰道超音波是為了要看清楚子宮跟卵巢的構造,那懷孕時期是可以照陰道超音波的嗎? 會不會戳到寶寶的頭??? 會不會戳到寶寶的頭??? 會不會戳到寶寶的頭??? 👶👶👶👶👶👶👶👶 如果真的會戳到寶寶的頭,代表你的子宮頸已經打開了唷......(安胎病人最不想遇到的狀況) 陰道超音波的探頭細細長長,通常孕婦們看到都會覺得很緊張,怕會對懷孕期的子宮有甚麼影響   🔎 編按: 不是又粗又長才好嗎?? (大誤) 但平常的 陰道超音波探頭是伸到陰道內,頂端放在子宮頸的外口附近,並不會直接戳到子宮內碰到寶寶 ~~所以這部份大家先不用擔心! 甚麼時候會需要做到陰道超音波?? 有幾種狀況下會需要做到陰道超音波 1. 判斷是否前置胎盤 從肚子上看的超音波因為會受到膀胱還有寶寶姿勢的影響,有時候不一定看得清楚子宮頸和胎盤的相對位置,因此在第二第三孕期想要確定是否前置胎盤,有時會需要做陰道超音波。 此時就可以清楚看到 子宮頸內口和胎盤最低處的相對位置 ,到底是不是整塊蓋住的完全性前置胎盤?還是邊緣性?還是只是低位胎盤? 2. 植入性胎盤侵犯膀胱的程度 如果病人懷疑是植入性胎盤,也會需要做陰道超音波,看清楚 胎盤底部和膀胱交界處是否有許多增生的血管?是否還有殘存的子宮肌肉組織?和膀胱三角的相對位置 ? 這會影響手術的方法,以及保留子宮的機會。 可以從陰道超音波來評估植入性胎盤嚴重程度。 3. 判斷是否前置血管 胎盤有可能擋住子宮頸造成前置胎盤,胎盤連接的血管也有可能會擋在子宮頸前面,這就是所謂前置血管。這並不常見,但是有些狀況下我們會特別去看看是否有此種情形: 如 低位胎盤、兩葉胎盤(胎盤有兩個)等,有可能同時合併有前置血管 。 基本上如果有前置血管,萬一破水或進入產程,臍帶血管會破裂大出血,造成胎兒死亡;因此前置血管的孕婦們通常都會找一個合宜的週數進行剖腹產。 4. 量測子宮頸長度 子宮頸長度最準確的就是經由陰道超音波來量測 。針對先前有早產病史、多胞胎、已經有早期宮縮正在安胎的孕婦,子宮頸長度是很重要的! 子宮頸長度如果變短了,合併有宮縮的狀況,可能就得調整安胎藥物、甚至需要住院治療。如果早期意外發現子宮頸過短,或是前胎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的狀況引起流產或早產,也會考慮在早期進行子宮頸環紮手術。 當然先前提到,我們也是有遇過陰道超音波放進去,就看到鼓出來的羊膜囊,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