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1的文章

COVID-19特區 - 疫情期間,哪些產檢可以延後呢?

圖片
依照國外的經驗,疫情期間產檢建議是 (1) 時間拉長 (2) 視訊 (3) 居家自我監測。 非必要不會安排到醫院的檢查。 不過產檢還是有些檢查是無法透過視訊或是在家完成的,必須仰賴超音波儀器。 下面列出一些特殊產檢項目,給這段期間剛好遇到要做檢查,還在猶豫到底該不該去? 該怎麼判斷是否可以延後呢? 的孕婦們參考 #另外沒特別問題的孕婦們,產檢醫師可能會幫你把產檢間隔拉長,大家不用太緊張!  1. 我驗到懷孕了! 可以怎麼做?  在沒有疫情的時期,通常驗孕兩條線之後,很多人就會直接去婦產科報到確認胚胎大小位置。 不過在這個緊要關頭,當你發現懷孕了! 可以先放慢一下速度。 先觀察一陣子,如果 沒有腹痛、陰道出血等情形 ,建議可以用最後一次月經來推算, 大概8-10週左右再去看診 。 (國外甚至建議更晚,不過我想大家應該都等不到12週才來產檢吧)                           這時候來看診,除了確定胚胎大小預產期校正,也可以諮詢第一次產檢相關事項。 第一次產檢要抽的血最多最複雜了,健保給付項目之外還有一堆自費檢查,再加上唐氏症的篩檢項目(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NIPT等),最好一次問清楚以便安排後續回診。 提醒大家!! 如果有 腹痛出血 ,還是建議看診,因為要排除是否有 子宮外孕 等意外。 2. 唐氏症篩檢 (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NIPT) 初期產檢一項重點就是唐氏症篩檢還有 早期胎兒結構的超音波 。 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檢查的週數限制是 11週~13週又六天 。 這項檢查因為 有時間限制 ,所以大家可能和醫師討論一下,再依照目前自己的週數來調整日期,以及是要在醫院或診所做檢查。 很多重大結構異常,都可以在初期的超音波檢查出來。 至於 NIPT則是10週以後就可以檢查,比較沒有限制 。 3. 羊膜穿刺 一般羊膜穿刺16週以上即可執行,大部分醫師偏好17週以上。 傳統染色體核型分析需要比較久的時間報告才會出來,約3~4週;基因晶片的報告比較快,依實驗室而異,平均10-14天。 如果是因為高齡要做唐氏症診斷的,要衡量一下報告會出來的時間,因此 不建議週數拖太晚 。 保守一點的話就是大概二十週前能做到是最好。 (為什麼是20週? 悲觀一點的說法就是,萬一寶寶是唐氏症或是其他重大染色體異常需要引產,週數越大對孕婦的心理傷害越大,再來是23-24週後的胎兒有可能

COVID-19特區 - 防疫安心宅在家 - 教你怎麼數胎動

圖片
現在大家沒事都宅在家,我也都會盡量稍微拉長產檢的間隔時間,讓大家不要一直出門暴露風險。 既然產檢的次數沒有那麼頻繁,那麼在家有一件事情是媽媽們要好好來觀察的,就是 胎動! 胎動就是 孕婦本身可以感受到寶寶的活動 。 甚麼時候會有胎動? 寶寶在子宮裡面其實從很小週數就會動了,在第一孕期照超音波的時候就可以明顯得看到。不過要等到寶寶本身體積夠大了,動作夠明顯了,孕婦本身才有辦法感覺的到。 一般來說, 第一胎在約莫二十周開始就可以感受到胎動,第二胎以上的媽媽們則有的會提早到 17-19 週就可以感受到。 胎動是甚麼感覺? 一開始的胎動還不明顯,有點像是腸子蠕動般滑來滑去,要非常安靜地仔細觀察,才可能有感覺到一次微微的動,然後自己又不太確定的那種。 過了六七個月就是很明顯的拳打腳踢了。 至於甚麼時候要開始注意胎動 ? 一般建議是七個月之後再開始 。 週數太小因為比較難去監測,怕很多假警報,所以並不會要求過了二十週就要數胎動。 胎動代表了寶寶的身體狀況和活力,當子宮內的環境不好或是寶寶們覺得受到壓迫的時候,會直接的反應在這上面,也就是造成胎動減少。因此胎動是孕婦們在家最直接最方便觀查寶寶們狀態的方法 。 不過每個寶寶活動的程度和時間都不一樣,有的非常激動有的很淑女,有的吃飽翻來覆去有的則是半夜特別愛叫媽媽起床,再加上他們也有自己的休息時間 ( 每次大約三四十分鐘不等 ) ,數胎動對於大家來說都覺得很困擾,因此下列列出一些方法來告訴大家,要怎麼客觀的數胎動 。 怎麼數胎動 ? 醫學研究認為胎動與子宮內環境、胎兒生長狀況以及健康情形有關,健康的胎兒在母體內都應該有適度的胎動。每個人胎動的強度和次數都差異很大,有的人半天超過一百次,有的則是大約 30-40 次。 測量胎動的方法有許多,以下列出幾種不同的方式供參考 : 在兩小時內有測到 10 次以上的胎動即可視為正常( Moore, 1989 )。 每天固定時間測量胎動一小時,如果胎動數量和前一次相同或更多,即可視為正常( Neldam, 1983 )。 Grant ( 1989 )建議在妊娠 28 到 32 週之間,每天測量胎動數量到達十次的時間,平均為 2.7 小時。 胎動減少怎麼辦 ? 當我們在家自行觀察發現胎動減少,可先推推肚子,或是吃東西喝飲料讓血糖升高,再觀察胎動是否有增加或恢

COVID-19特區 - 防疫大作戰 之 我要生了但我不想被產房退貨 之 產婦到院檢查基本原則

圖片
現在疫情正熱,但還是有不少預產期在這時候的孕媽們。 生小孩這件事說來就來無法預測,但是如果可以減少不必要到院的檢查,也可以降低路途中有可能暴露的風險。 #更新資訊: 目前醫院針對臨時有產兆來檢查的孕婦,會在確定要住院後,幫孕婦本人以及陪產者進行快篩以及PCR檢驗,在結果還沒出來之前都會在單人病房單獨隔離。 萬一在結果還沒出來之前就要生產,醫護人員會全副武裝進去的,大家不用擔心沒人幫您生小孩!! 甚麼時候才要去醫院檢查? 這就算沒有疫情,也是大家很關切的問題之一! 針對足月待產預計自然產的孕婦,基本上是一個隨時都可以生,有痛就來生的週數。 因此要注意的是 三大產兆 ! 產兆: 破水,落紅,陣痛 #破水 無論何時甚麼週數第幾胎,只要破水了/或是高度懷疑破水,就直接來醫院!  確定破水了就一定會收住院!!! 破水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因此會給予抗生素來預防。 37週前: 看週數和醫師判斷,有可能需要住院安胎 37週後: 直接來生產 無論任何週數,預計剖腹產/之前子宮開過刀的孕媽: 看週數和宮縮情形,可能會提早開刀 #落紅 自古以來落紅就是個要生孩子了的徵兆,大家看 言情小說(?) 都很熟悉的橋段。 落紅是子宮頸黏液和微血管破裂的產生物。 所以並不是有一點落紅就要來醫院,這時候建議搭配宮縮的頻率來輔助判斷。 是否要來醫院,請以宮縮的頻率為主。 另外 如果真的持續出血量太多 ! (以衛生棉87分滿為原則) 建議盡快來醫院檢查。 #陣痛 假性宮縮是一陣一陣的,有時候很密集,但當你想去醫院的時候可能又ㄌㄤ掉了。 針對足月 預計自然產的孕婦:  第一胎 : 原則上三到五分鐘規則宮縮,可以到院檢查。 第二胎(以上): 規則宮縮 (8-10分鐘),或是依照第一胎生產的速度 (有的真的飛快!) ,還有是否有便意感? 原則上我自覺只要是需要坐下來休息的宮縮,就應該要注意了! *這當然還要看跟醫院的距離來粗估一下,第一胎通常車程一小時應該都來得及,第二胎就...(為了避免隨時隨地?生小孩,因此建議早點來檢查還是比較保險) 目前收入院的標準沒有以前那麼嚴格,如果有的真的很痛想要打減痛,我們也會提早收入院。 另外35-37週驗的乙型鏈球菌(GBS)如果是陽性,也會提早收住院。 針對任何週數  (這族群很重要!) 1. 預計剖腹產 2. 曾經剖腹產但這胎要試自然產 3. 子宮曾經開過刀影響到肌肉

懷孕可以打疫苗嗎? 懷孕時期的疫苗注意事項

圖片
最近熱門的議題不外乎COVID-19疫苗孕婦能不能打? 學長姐們也分別在粉專或個人網頁分享目前研究的近況。 我自己門診也遇到幾個不管是打完AZ才發現懷孕,或是以參加國產疫苗臨床試驗後懷孕的案例,目前也都順利繼續懷孕中。 只能說婦產科醫師真的很難為,免疫力低族群其實建議打疫苗,但萬一出事之後感覺又要負全責。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只能就最近最新的一些臨床研究或是國外的現況來盡量詳細的解釋和衛教。 --- 這篇主要不是針對COVID-19疫苗,而是老生常談,來談談除了現在最新疫苗以外,常見孕婦會遇到要打疫苗的狀況。 「 醫生 ! 最近流感很嚴重耶,但是我懷孕可以打流感疫苗嗎 ? 」 「 醫生 ! 我最近才剛打了子宮頸癌疫苗,可是發現我懷孕了耶 ! 會不會影響寶寶 ? 」   目前跟孕媽咪相關的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對象 疫苗和藥物一樣,在懷孕期間有些特別的限制, 有些是懷孕婦女特別建議要施打,有些則是懷孕期間禁止施打 ,依據疫苗的其組成成分可分為兩大類 : 1. 去活性疫苗 ( 含死菌疫苗和類毒素疫苗 ) : 此類疫苗病菌不含活性,對胎兒沒有感染力, 安全顧慮小, 孕期可以安心注射。 流感疫苗和百日咳疫苗屬於此類 。 2. 減毒活性疫苗 : 將活的細菌用熱或特殊處理來降低其活性製成疫苗,理論上病毒或細菌的毒性雖然減弱,但仍有可能會隨著母體的血流進胎兒體內造成感染,有潛在胎兒先天性感染而造成異常的風險,所以懷孕前一個月內或孕期中都不建議施打。 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 MMR )三合一疫苗、 肺結核疫苗、小兒麻痺口服疫苗、黃熱病 疫苗屬於此類,因此如果在懷孕初期驗到沒有德國麻疹抗體,則要等到產後才有辦法接種 。 --- 目前針對計畫懷孕的女性同胞接種疫苗的種類和建議 : 1. 計畫懷孕前可以施打的疫苗 : 麻疹 / 腮腺炎 / 德國麻疹 ( MMR ) 、 B 型肝炎 、 水痘 ( varicella ) (1) 德國麻疹 : 陽性者表示曾感染德國麻疹,具有終生免疫力。 懷孕二十週以前感染, 胎兒可能罹患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容易有胎兒聽力喪失、白內障、心臟病等重症風, 因此懷孕期間若無德國麻疹抗體之孕婦應避免感染。 建議最好在接種後三個月再懷孕較妥。 *但是萬一打了之後不小心發現懷孕,大家也不要太緊張! 臨床上遇到因為打了疫苗而影響胚胎的

婦科疾病 - 經痛到厭世的子宮內膜異位症

婦科疾病再一發 --> 來談談子宮內膜異位 生完小孩後月經來都流血流到很厭世,決定來跟大家講講這個討厭的疾病 <子宮內膜異位症> 簡單來說,就是子宮內膜組織長在不是子宮內膜的地方~~(繞口令?) 長到卵巢的叫做 「巧克力囊腫 (endometrioma/chocolate cyst」 ;長在子宮肌肉層裡的叫做 「子宮腺肌症/肌腺症 (adenomyosis)」 。 其實他們都是一樣的東西~ Q: 那這些疾病常引起哪些症狀? 不外乎 經痛、經血量過大、慢性骨盆腔疼痛... 因此當許多因為經痛,或是月經量很大/有血塊的女生們來就診時,會安排超音波來排除結構上的問題。 Q: 如何用超音波診斷子宮內膜異位 ? #子宮肌腺症 正常子宮約拳頭大小。如果子宮變大,形狀變圓球狀,或是子宮前後壁不均勻的變厚,都像是子宮肌腺症的特徵。 有時候一大團的肌腺組織也會看起來像是一顆圓球狀,但是邊界又不像是一般子宮肌瘤這麼明顯時,會稱之為子宮肌腺瘤(adenomyoma)。 #巧克力囊腫 卵巢部分出現囊腫,中間質地均勻,顏色偏灰階。 Q: 還有其他種子宮內膜異位的形式嗎 ? 當然有! 大家會比較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某女性發現她每個月固定時間都會咳血,後來檢查發現是子宮內膜異位跑到胸腔。 -->這當然是比較極端且少見的例子 子宮內膜異位侵犯的地方無奇不有,會跑到鼻黏膜、胸腔、骨盆腔、腹腔的器官上、腸子上... 只是其他器官的內膜異位,就無法用超音波來做診斷了... #如果有 腸道疼痛,或是肛門直腸疼痛的人,可以藉由大腸鏡輔助 來看是否有腸道上的子宮內膜異位。 #至於 骨盆腔的內膜異位,通常都是只能靠肉眼看到(也就是開刀)才能確診 。 #因此,如果是懷疑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的患者,如果沒有特別造成腹腔沾黏、輸尿管水腫等症狀,超音波也無法看到病灶。 Q: 超音波以外還有哪些檢查可以做 ? 最常合併會做的檢查應該就是抽血 CA125 , 「子宮內膜異位」也會造成CA-125升高!!! 這裡就要提一下,現在健康檢查很普及,門診也很常碰到病人因為去做健康檢查,抽了一堆腫瘤指數,然後意外發現CA-125升高而轉診過來的。 但是, 會造成CA-125上升的原因很多,不是升高就是卵巢癌!!! 常見CA-125升高的婦科的原因: 月經經期、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腫瘤、骨盆腔發炎... 因

子宮肌瘤大哉問!

圖片
每個星期五都會去支援健檢中心的婦科檢查,包括了子宮頸抹片和婦科超音波。 會定期追蹤超音波的又有大部分是之前發現有子宮肌瘤,想來看是否有長大。 關於肌瘤的疑問實在是太多... 不過礙於 肌瘤是婦產科醫師的好朋友? (我們的病人數都是靠它撐起來的???) 決定來跟大家好好地介紹它一下~~                                                                                           (照片為手繪肌瘤分類圖,請參照編號與相對位置) --- Q: 如何發現肌瘤 ? 醫學上常用的影像學工具,包含了以下幾種: 超音波/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 最常發現肌瘤的方式,是透過 超音波 看到的。 女生們會來門診檢查超音波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了: 月經不規則、月經量不正常 、經痛 、非經期的出血...... 很多是在做超音波時意外發現,跟原本來看診的原因可能並不相關。 一部分的人是覺得肚子越來越大,不知道是真的變胖?或是肚子裡面長東西,想來做檢查的。 一部分的人是別科轉診,因為在別科檢查時照了腹部或是骨盆腔的X光意外發現骨盆腔裡有鈣化的一團東西,想來看看是甚麼。 或是別科做了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的影像學檢查,意外發現子宮裡有長東西,來看看是不是肌瘤的。 大家有注意到, 這短短的文字裡充滿了"意外"嗎? 在這裡要告訴大家的是, 肌瘤發生率太高了! 每3-4個女生就會有一個人有肌瘤,很多人根本沒有相關症狀所以之前都沒有發現。 所以當你被診斷有子宮肌瘤的時候,先 不 要 太 緊 張 ! 請先冷靜下來,仔細聽聽妳的醫生正要告訴你的事情。 --- Q: 哪種影像學檢查最準 ? 在這裡,當然要說是 #超音波 啦! (誤 ) 大家可能普遍認為, 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應該是最精密的影像學檢查了! 所以肌瘤是不是也要用這些檢查才能看到? 不好意思,我們的肌瘤因為太普遍了,所以比較廉價一點... 用超音波其實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不用大材小用浪費醫療資源~~ 除非,你的婦產科醫師認為你的肌瘤長得很奇怪,或是長大的速度太快了! 想要排除其他惡性的問題,有可能會需要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的檢查。 但是必須要說,用核磁共振來判斷是否為良性的肌瘤或是惡性的骨肉瘤,並沒有那麼的準確!可能還是得經過開刀這一途,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