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大哉問!
每個星期五都會去支援健檢中心的婦科檢查,包括了子宮頸抹片和婦科超音波。
會定期追蹤超音波的又有大部分是之前發現有子宮肌瘤,想來看是否有長大。
---
Q: 如何發現肌瘤?
醫學上常用的影像學工具,包含了以下幾種:
超音波/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
最常發現肌瘤的方式,是透過 超音波 看到的。
女生們會來門診檢查超音波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了: 月經不規則、月經量不正常、經痛、非經期的出血......




大家有注意到,這短短的文字裡充滿了"意外"嗎?
在這裡要告訴大家的是,肌瘤發生率太高了!
每3-4個女生就會有一個人有肌瘤,很多人根本沒有相關症狀所以之前都沒有發現。
所以當你被診斷有子宮肌瘤的時候,先 不 要 太 緊 張 

!



請先冷靜下來,仔細聽聽妳的醫生正要告訴你的事情。
---
Q: 哪種影像學檢查最準?
在這裡,當然要說是 #超音波 啦! (誤
)

大家可能普遍認為,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應該是最精密的影像學檢查了! 所以肌瘤是不是也要用這些檢查才能看到?
不好意思,我們的肌瘤因為太普遍了,所以比較廉價一點...
用超音波其實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不用大材小用浪費醫療資源~~

但是必須要說,用核磁共振來判斷是否為良性的肌瘤或是惡性的骨肉瘤,並沒有那麼的準確!可能還是得經過開刀這一途,把肌瘤切下來送給病理科,才有辦法做最正確的判斷!

這就回歸到了,是否有性經驗這點。
如果有性經驗,我們還是會建議做陰道超音波,能清楚的看到肌瘤的邊界以及相對子宮內膜的位置。
不過,當我們碰到20-30公分的肌瘤
(沒錯!就是有這麼大的肌瘤!),陰道超音波的範圍可能無法看到邊界,這時候還是會搭配腹部超音波來看肌瘤最遠到甚麼地方。

---
Q: 子宮肌瘤有幾種?
斯斯有三種,肌瘤有好幾種...依據它們長的位置,隨便列列就有七種...
每種肌瘤會造成的症狀也都不太一樣(大部分是沒有症狀...),如果是有造成症狀的肌瘤需要手術處理,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那這樣超音波可以區分嗎?
基本上是可以的喔!(當然有些長在子宮外面的肌瘤,像是漿膜下肌瘤/根蒂性肌瘤/韌帶內肌瘤這三種,光用超音波比較難區分,可能要手術當下才能判斷了)
1. 肌肉層肌瘤 (Intramural type)
最常見的種類就是長在子宮肌肉層裡面的這種,占了約6-7成。




不會造成經痛 (會造成經痛的通常是肌腺症/肌腺瘤);如果有壓迫到子宮內膜,可能會造成經血量偏多。
另外因為宰相肚裡能撐船,女性同胞們的肚子裡也能裝像是西瓜一樣的肌瘤;體積過大的肌瘤就會造成一些對於膀胱或是腸子的壓迫,影響排尿或是排便。
2. 漿膜下肌瘤 (Subserosal type)
子宮的外面有一層漿膜包圍 (也就是腹膜)。這類型的肌瘤主要是往外長,會凸出子宮表面的。


通常不會有症狀,如果太大的話也是以壓迫的症狀為主。
3. 黏膜下肌瘤 (Submucosal type)
長在子宮內膜附近,會壓迫到子宮內膜的肌瘤。


容易影響到經血量
,有可能經血量非常多甚至到貧血的狀態。


現在流行的處理方式,便是以子宮鏡來切除黏膜下肌瘤。不過哪種/多大的黏膜下肌瘤適合用這種方法開刀,建議至門診做詳細的諮詢喔!
4. 根蒂性肌瘤 (Pedunculated type)
這就是看起來和原本的子宮沒甚麼相干的肌瘤,只有一個細細的根來連接肌瘤和子宮。


通常不會有症狀,如果太大的話也是以壓迫的症狀為主。
5. 黏膜下根蒂性肌瘤 (Submucosal pedunculated type)
這是結合3和4特性的肌瘤,主要也是往子宮內膜長,幾乎全部都突出在子宮腔內。


6. 韌帶內肌瘤 (Intraligamental type)
到底是長在甚麼韌帶? 肩膀的韌帶還是膝蓋的韌帶??
各位~子宮兩旁也是有韌帶的,固定子宮在骨盆腔內的位置。


也不會壓迫到子宮腔,基本上是沒甚麼症狀,也不會影響月經。
但是如果它也長得非常非常大,一樣有可能造成壓迫的症狀。
7. 子宮頸肌瘤 (Cervical myoma)
子宮附近的每個地方都可以長肌瘤,怎麼可以少了子宮頸呢??


婦科部分倒是還好,產科懷孕的人們遇到子宮頸肌瘤,最怕的就是擋到胎頭無法自然產~
因此如果懷孕的人們遇到有子宮頸肌瘤的狀況,通常三十週之後還會再追蹤肌瘤和寶寶頭
的相對位置,來判斷能不能自然產。

---
Q: 超音波可分辨良性或惡性的肌瘤嗎?
用核磁共振都無法很好的判斷了,所以必須和遺憾的告訴大家,沒有辦法完全分辨!
另外 #過大的肌瘤 有可能中間會壞死 (就像是貢丸內餡裝了碎肉或是起士),內心的軟爛組織通常是因為血流不足所造成,也會比較需要注意。
---
關於肌瘤可能還有一百個問題想問...
但就饒了我先到這兒吧~~~





留言
張貼留言